-
【成安县招商】科技金融赋能特色产业 沧州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沧州市以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为双轮驱动,通过招商引资整合优质资源,加速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当地政府深入落实省级部署,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包联帮扶机制,推动再制造等特色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资源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形成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良性生态。 一、政策引领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沧州市围绕省级"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要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再制造、玻璃工艺等特色产业。通过建立京津冀再制造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推动企业与北京科研机构合作,在装备修复、低碳技术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政府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2项,引导企业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将工业设计融入生产全流程,提升产品附加值。河间市玻璃文创园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从原料加工到文化创意的完整产业链。 二、金融活水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沧州市实施"上市培育"工程,组织格锐特钻头等30余家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优化股权架构、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长立汽车配件等公司启动IPO筹备。当地设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开发"科技贷""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特色产业融资超50亿元。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帮助科技型企业将专利转化为产能,再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 三、协同创新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沧州市引进北京高校院所共建7个产学研基地。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形成"旧件回收-检测分类-绿色修复-市场服务"闭环体系,年节约钢材8万吨,减少碳排放12万吨。政府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200余家,推动尚德玻璃等传统企业通过3D打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 四、营商环境优化培育产业生态沃土 沧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全年解决用地、用工等问题380余件。实施"服务员"制度,为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审批时限压缩60%。通过举办国际再制造产业峰会、玻璃艺术节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德国舍弗勒等外资企业投资合作。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带动就业超10万人,形成科技、金融与产业互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5-07-18
-
北方光谷高端论坛助力沧州激光产业招商引资与创新发展
沧州市运河区激光产业园近日举办了一场聚焦高端智能装备的高规格行业论坛,吸引了全国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激光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升级路径。此次活动不仅为沧州激光产业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平台,更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北方光谷"品牌向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一、激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引擎 自2016年沧州市提出"北方光谷"战略以来,激光产业被列为全市五大新引擎之一,并纳入河北省重点产业布局。经过多年培育,运河区激光产业园已形成涵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北方地区激光技术应用的重要示范基地。论坛数据显示,园区内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5%,技术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二、技术突破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论坛重点研讨了激光设备工艺优化与跨领域应用,多位专家指出,数字化与智能化是未来核心方向。以园区内某领军企业为例,其通过跨国技术合作,率先实现三维切割与自动化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带动沧州激光装备制造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三、京津冀协同下的产业集群效应 与会专家强调,"北方光谷"的崛起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沧州市依托区位优势,承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外溢,目前已与多家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统计表明,近三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8.2%,专利授权量增长近三倍,区域协同创新成效显著。 四、政策赋能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沧州市通过专项政策支持激光产业园建设,包括土地优惠、人才引进等举措。论坛透露,当地正规划建设二期产业园,重点引进光学材料、精密仪器等配套项目,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该园区企业满意度达92%,营商环境指标居全省前列。 此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沧州市激光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随着技术创新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北方光谷"有望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更显著的辐射效应,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重大战略项目进展快 年度投资额完成近八成
沧州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将招商引资作为培育新动能的核心抓手,聚焦重大战略支撑项目精心布局,科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前八个月,全市55个重大项目投资目标达成近八成,彰显强劲发展韧性。 一、重大项目引擎高效运转。沧州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将重大项目建设视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在机制创新、项目谋划、要素保障上持续发力。前八个月,纳入省级及市级重点管理的55个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完成投资总额占年度计划比例已近八成,建设进度大幅领先时序要求,为经济结构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续建项目加速推进,东塑明珠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吸引逾200家企业入驻,该园区研发展示功能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整体完工,三期主体结构建设全面铺开。本年度计划开工项目亦高效启动,东星家居广场、明珠海陆油田输送系统升级工程等绝大多数项目均已顺利开工,剩余项目正处于前期审批或方案深化阶段。 二、省级重点项目领跑投资进度。沧州市39个列入省级重点管理的建设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前八个月累计完成投资额占全年任务比例已逾九成。华为云计算基地部分设施投入运行,释放数字产业效能;泰恒特钢两座核心生产线已贯通全流程并进入联动调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项目如华润双鹤药业、广祥制药高端生产线完成设备安装,相继启动试产程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新活力。 三、市级重点项目形成梯队支撑体系。全市统筹推进的20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呈现梯次开工、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前八个月实际完成投资规模占年度目标超七成。天集化工万吨级高分子材料、东塑集团油气管网升级项目、吴桥杂技主题文旅综合体等86个本年度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6%,超前完成阶段性任务,形成了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 四、系统推进机制保障项目实效。沧州市在项目推进中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精准产业定位实施强链补链工程,依托产业优势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创新项目招引路径,探索专业园区开发及市场化合作模式;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完善要素协调机制,强化土地、资金优先保障力度;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推广并联审批、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应用,压缩项目落地周期。通过制度创新与服务优化,有效破解项目堵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全速推进。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21个产品获评省级中小企业名牌彰显质量升级成果
沧州市在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中取得新突破,当地21个产品凭借技术创新与质量优势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名牌榜单。此次评选由省级工信部门组织,重点考察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及品牌价值,沧州市入选产品涵盖通信设备、铁路器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当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一、严格标准筛选优质产品 此次评选对申报产品设定了严格条件,要求必须为加工成品且拥有国内注册商标,需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并稳定生产三年以上。生产资料类产品年营业收入需达到2000万元以上,生活资料类需超过1500万元,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内出现质量事故、抽查不合格等情况的企业均被排除在评选范围之外。沧州市入选的21个产品中,包括光缆分纤箱、弹性限位定位器等工业用品,均符合上述高标准要求。 二、政策引导培育品牌竞争力 沧州市近年来通过强化质量品牌管理、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地工信部门落实专项帮扶政策,对获得品牌认定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器材为代表的制造业领域表现突出,多家企业凭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据省内行业领先地位,有效提升了"沧州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三、技术创新驱动质量提升 入选企业普遍注重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进。例如生产光缆分纤箱的企业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结构设计,使产品耐用性提升30%;铁路器材制造商则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产品精度控制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帮助企业通过名牌评选,更带动了产业链整体技术升级。沧州市已形成"质量筑基、创新赋能"的发展模式,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 四、长效机制助推产业转型 沧州市工信部门表示,未来将持续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建立动态培育库、开展质量对标行动等措施,计划三年内推动更多企业进入省级以上品牌梯队。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向中高端迈进,为全省质量强省建设提供示范案例。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百余家企业携特色产业亮相廊洽会 展示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沧州市百余家企业将集中亮相廊洽会,通过多元展览形式和系列高端论坛全面展示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招商引资与经贸合作。此次参展聚焦"18+7"特色产业集群和"六大新动能"产业体系,组织汽车装备、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企业参与国际对接,凸显沧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竞争力。 一、特色产业集群集中亮相专题展览 沧州市组织39家代表性企业参与河北特色产业专题展等四大主题展览,采用"实物+数字化"形式立体呈现区域发展优势。重点展示管道装备、工艺玻璃等传统产业升级成果,以及无人机、防爆工具等新兴领域突破。展区特别设置交通区位主题板块,系统介绍沧州作为京津冀重要节点城市的物流枢纽地位。 二、70余家企业参与高端产业论坛对接 沧州市精选企业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临空经济发展论坛等14场专业活动,覆盖临空经济、大数据应用等前沿领域。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会等平台将推动环保技术成果转化,中以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参会企业涉及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上下游协同参展格局。 三、多元化平台助推产业国际合作 通过海外仓招商推介等跨境合作平台,推动裘皮服装、乐器等特色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河北国际产能合作对接会重点推介沧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欧洲投资交流会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合作。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将发布产业配套政策,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四、全链条展示现代产业体系成果 参展企业完整呈现从传统优势产业到战略新兴产业的梯次发展格局,管道装备展区突出智能化转型案例,农产品展区彰显品牌化建设成效。环保技术展项集中展示工业废水处理等创新解决方案,先进制造板块呈现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突破。 此次参展全面体现沧州市"科技引领+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通过廊洽会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参展企业将通过现场洽谈与技术演示,深化与国内外客商的务实合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规上工业稳健增长 百强企业贡献突出
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发展态势,1-5月实现营业收入1438.2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位,为区域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招商引资成效持续显现,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贡献显著,工业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近七成,展现出强劲的带动作用。以下从行业增长、效益提升、重点企业、产业结构等维度进行具体分析: 一、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重点领域拉动明显 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1-5月保持正增长的行业数量较上月增加4个,达到14个;同时降幅超过30%的行业减少至4个,显示工业经济韧性增强。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表现突出,上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扭亏为盈,从同期亏损3.9亿元转为盈利3.4亿元,对全市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6%,成为工业效益改善的关键力量。 二、工业效益指标持续改善 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盈利面进一步扩大,1-5月在统计的28个大类行业中全部实现整体盈利,较上月增加1个盈利行业。重点行业效益提升明显,其中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五个行业营业收入均超百亿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56.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收入的6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基础性行业保持稳定运行,为工业经济基本面提供支撑。 三、百强企业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沧州市工业百强企业1-5月实现营业收入992.9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收入的69%,其中57家企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些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领域,通过技术改造和产能优化持续提升竞争力。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共同构成沧州市工业经济的"双引擎",两大行业合计贡献率超过五成。 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 沧州市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新兴产业培育取得进展。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增速高于平均水平,显示工业结构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链招商和重点项目落地,沧州市逐步形成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的发展格局。工业投资持续向高技术制造业倾斜,为后续发展积蓄新动能。 当前沧州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重点行业企稳回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下一步需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精准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规上工业利润突破50亿大关 产业集群驱动高质量发展
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2.34亿元,标志着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这一成果得益于沧州市深入推进“18+7”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新地标。 一、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沧州市聚焦“18+7”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支柱产业。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均超过10亿元,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汽车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也突破5亿元,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装备制造业实现“双快增长” 沧州市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利润总额达20.61亿元,同比增长70.8%,对全市利润增速贡献率达11.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智能化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政策助力稳增长调结构 沧州市通过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政策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蓬勃发展,为工业利润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四、招商引资赋能产业升级 沧州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吸引了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完善产业链配套,沧州市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规上工业利润突破50亿元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沧州市将继续深化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规上服务业增速领跑全省 城乡环卫与文化娱乐双轮驱动
沧州市规上服务业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统计数据显示,生活性服务业回暖趋势明显,文化娱乐产业逆势增长,12个县区营收实现正增长,展现出沧州市服务业发展的强劲韧性与活力。 一、整体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沧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沧州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64.6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1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这是沧州市规上服务业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增长态势,10个行业门类中有6个行业增速超过全省均值,反映出沧州市服务业全面复苏的良好局面。 二、重点行业表现亮眼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城乡环卫一体化政策推动下增速领先,疫情期间物业及环境卫生需求增长成为重要驱动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10.1%的显著增长,表明沧州市文化消费市场快速回暖。移动电信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长4.2%,占生活性服务业总收入的65%,成为稳定服务业基本盘的关键力量。 三、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沧州市12个县(市、区)规上服务业营收已转为正增长,其余县区降幅持续收窄,呈现全域协同发展态势。县域服务业的结构性改善,反映出沧州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成效,也为后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沧州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为服务业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城乡环卫一体化等民生工程的推进,既改善了城市面貌,又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增长。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刺激了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推动相关行业快速复苏。 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沧州市服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沧州市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企业家直通车助力渤海新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
沧州市通过企业家直通车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惠企政策对话会,为渤海新区企业提供环保与安全生产专项指导,推动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优化。此次活动聚焦政策解读与实操培训,150名企业代表参与,进一步强化政企联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政企联动搭建直通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沧州市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联合渤海新区直通车办公室,协同沧州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危化品管理政策等难点,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以“政策宣讲+案例解析”形式,结合政策背景与操作细则,帮助企业明确合规路径。此举是沧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直通车机制已累计开展9期系列活动,涵盖政企恳谈、调研走访等8类服务项目。 二、环保与安全双线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培训内容紧扣当前监管重点,沧州市生态环境局专家围绕环保政策更新、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技术规范展开解读,强调企业需提前布局绿色转型;沧州市应急管理局则针对危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风险防控流程进行系统指导,结合行业事故案例剖析管理漏洞。参会企业反馈,培训内容“直击痛点”,尤其对中小型企业在政策落地中的盲区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长效赋能企业发展 沧州市直通办同步升级数字化服务,通过“沧州企业家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国家及地方惠企政策,建立政策查询与咨询快速通道。线下活动结束后,渤海新区还将组织专项回访,跟踪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这种“培训+跟踪”模式,旨在形成从政策宣贯到执行落地的闭环管理,避免政策“悬空”。 四、直通车机制常态化,打造区域性服务标杆 沧州市企业家直通车自启动以来,已逐步形成“问题收集—部门联动—集中反馈”的工作链条。此次渤海新区专场进一步验证了跨部门协作的效率,未来将扩大覆盖领域,纳入税务、科技等更多职能部门。沧州市政府表示,直通车机制的核心是“企业出题、政府答题”,最终目标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025-07-18
-
【沧州招商】沧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七大领域协同发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沧州市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七大领域实现整体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沧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一、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沧州市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沧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七大领域中,航空航天增速达40.64%,新能源增长29.97%,生物技术增长25.98%,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献县、孟村等8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七大领域差异化发展凸显产业升级路径 1.生物技术领域聚焦医药研发与健康产业,增速领跑七大领域; 2.电子信息领域依托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实现稳步增长; 3.新材料领域在特种合金和复合材料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4.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向智能化、精密化方向升级; 5.航空航天领域受益于国家战略布局实现高速增长; 6.新能源领域光伏和储能产业链持续完善; 7.环保产业在固废处理和清洁能源应用方面稳步推进。 三、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构建产业发展生态 沧州市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重点企业技术需求清单,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3.2%,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渤海新区、沧州经济开发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加速,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3个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形成多点支撑格局 献县通过引进生物医药项目实现96.04%的超高速增长,孟村依托管道装备产业升级增速达86.20%。肃宁县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增速32.39%。渤海新区发挥临港优势,新材料产业增速35.77%。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有效缓解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提供多元支撑。 五、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沧州市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图谱,建立7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新增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8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7项。通过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举措,吸引28个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协议投资额超百亿元。 当前,沧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七大领域协同推进、县域经济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为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下一步,沧州市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2025-07-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